top-l.gif (389 bytes)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目录
工作抽样的程序

  一、 明确调查目的。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工作抽样调查的对象、范围,以及工作抽样所要达到的可靠度和准确度。进行工时研究时,可靠度取95%、准确度取正负5~10%,即可满足要求。
  二、 对调查对象的作业活动适当分类,以便正确地观察、记录和事后分析。调查操作者时,一般按工作消耗类别划分;调查设备开动状况时,一般按造成设备停台的原因分类。分类可粗可细,主要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确定。
  三、 确定观测次数,即抽取的样本数。取样少,对总体的代表性小,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小。反之,对总体的代表性大,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大。观测次数可根据统计学中二项式分布标准偏差的公式计算,当可靠度取95%时,
  7348-1.gif (1079 bytes)
  式中:N--观测次数;S--相对误差,即准确度要求;P--调查事项发生率的估算值。
  根据实验,为了一般地发现企业管理上存在问题,需观测1000~2000次;为了精确测定设备停台率或工时利用率,并分析原因,需观测3000~5000次;为了精确制定时间标准数据,需观测5000~10000次。
  四、 决定观测时刻。观测时刻决定不当,会使观测失去代表性。观测时刻一般可借助于随机数表、随机时刻表、乱数骰子等方式确定。从组织抽查的方式看,可采取纯随机时间间隔进行,也可是每天的第一个观测时刻在开始工作后半小时内随机确定,以后便按一定间隔确定其他观测时刻。为了提高工作抽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可采取分层抽查或区域抽查。根据调查对象作业活动的特点确定采取的观测方式。
  五、 现场观测。在每天事先确定的观测时刻里,按一定的巡回路线进行现场观测。观测时不需使用秒表或其他计时天具。当观测人员巡回至固定的观测位置时,将此一瞬间见到的作业活动,记录到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六、 检验抽样数据。一般采取作管理图的方式。根据抽样结果,计算观测主要事项的发生率P,根据P计算出管理图的上下控制界限。公式如下:
  7348-2.gif (1637 bytes)
  式中:N--每日观测次数。将每天观测的结果,反映到管理图上,凡超出上下界限的点,表明观测数据异常,应予以废弃。另外,尚需计算工作抽样的相对误差S,看其是否达到预定要求。公式如下:
  
  假若准确度S没有达到预先规定的要求,需追加观测次数,直到满足准确度要求为止。
  七、计算和评价观测结果。计算出所有分类事项的发生次数和发生率,同时结合现场观察到的情况,作必要的分析评价和说明,以备使用。

 

02.jpg (8806 bytes)

    关于本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根据网上公开资料整理为方便网友阅读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