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团队户外>户外探险>

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

拓展Tag:沙漠探险   关注度:
mlxj001

    初秋,新疆大自然旅行社组织沙漠探险队,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对“死亡之海”做探险游。我们随行采访,对所见所闻,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天就风餐露宿

    从昆仑山下的于田县出发向北,不到一小时便穿过绿洲。五辆丰田越野车和一辆东风牌六轮双驱动牵引车,沿着半沙漠化的绿色长廊———克里雅河床右侧前行。

    克里雅河流域是较为平坦的沙荒地,沿岸可见低矮的胡杨,可见河床改道的年代还不长。河岸多芦苇,随团的维吾尔族翻译艾尼说,于田县政府还打算利用这里的芦苇建个造纸厂。

    下午5时许,越野车停在几个高大的沙丘旁。初见沙漠景观,德国籍团员个个兴奋不已,不停地录像拍照。有的高兴地爬上大沙丘,举起双手欢跃:“我到大漠啦!”初秋的沙漠,地表温度仍高达35℃左右。沙热得烫脚,身上不停冒汗,口渴唇干,不一会儿便回到车上大口喝水。等了一个多小时,还不见双驱动牵引车来。大家焦急,担心载着帐篷、炊具、水和食品的装备车如果抛锚,问题就大了。领队只好乘车回去找大车。傍晚,大车方慢悠悠的赶上来。原来,这辆牵引车虽是新车,但司机也是新手,才22岁的司机小蔡怕损坏发动机,不敢开足马力加大油门,因此不大的沙丘也爬不过去。路上几经周折,赶不上车队。领队教他遇上沙丘要加大油门,开足马力冲,冲不上去的地方用车上的竹排垫在车轮下面,这才冲过一些难以翻越的沙丘。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过波折以后,牵引车就改为在前先行,领队亲自指挥,遇到难行之处,他站在驾驶室外的踏板上指挥,颇有大将风度。

    沙扬云沉天地混沌一片

    第二天清早,太阳刚刚升起,早餐完毕收拾好行囊继续前进。古老的胡杨比比皆是。连绵不断的沙丘使越野车越发难以行进。至下午6时许,风沙突起,天地间混沌一片,继而黑云渐沉,布满天空。团里的多位德国人随即带上防风镜和口罩,包一个大头巾,以遮挡风沙。显然,他们已经翻阅过有关资料,对于大漠里的沙尘暴已做了必要的准备。

    原计划第二天傍晚到达通古孜巴斯特村。但过了预定时间,仍然不见村落踪影。大家不住地询问,维吾尔族翻译艾尼总是不慌不忙地回答:“快到了,快到了”。但又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仍不见住户,也不见村落。

    汽车在胡杨林中停了下来,旁边有两幢砖砌平房,胡杨叶在风中沙沙作响,细沙漫漫,迷迷茫茫,几公尺外就看不见人。每个人头发、耳朵、眼眶、嘴边都沾满沙尘,好在终于到达目的地———大河沿村克里雅人居住区。地图中过去标明的是通古孜巴斯特村,如今是于田县达里亚布依乡。这里胡杨茂密,乡政府、学校、卫生所、粮站、文化室等散落在胡杨中,在沙漠腹地建造这些砖房,实属不易。

    此后的几天里,我们以此为基地,骑骆驼访问了散居在胡杨林或红柳丛中的沙漠人家。这里的房舍比较分散,户与户之间相距少则几公里,多则二三十公里。

    沙漠温差极大,中午气温达40℃以上,夜晚骤降至0℃,故有“早穿皮袄午穿纱”之说。

    骆驼王脾气大人们招架不住

    我们在沙漠村落中安营扎寨,再骑骆驼向大漠腹地深处走去,计划用几天时间,探察沙漠中的唐代遗址———喀拉墩古城。

    次日一早,租用沙漠人家的25峰骆驼,每5峰编成一组,由一名驼工拉驼。四组载人和行李,一组载水、食品和炊具等。

    刚出发,麻烦就来了,有3头仔驼紧跟在母驼身边,挡住后面的骆驼,赶都赶不开。原来,尚未成年的仔驼与母驼平常形影不离,离开就凄声嘶叫,令人不忍。还是乡长阿布克拉木有办法,他指挥骆驼尽管前行,就让仔驼伴随在母驼身边,也不影响驼队的秩序。这样,驼队旁边始终有3个编外的仔驼伴行。

    我骑的骆驼又高又大,头部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彩绳,脖子下吊一个近40公分长的驼铃,有节奏地发出丁丁当当的响声。驼工说这是个“骆驼王”,可脾气不小。有两次还未坐稳,它突然起立,将我翻滚下来,幸亏位置不高、地上软,才没摔痛。骆驼王不听指挥,拉他不走,叫他站时又不站。只好在途中又调换了一峰较小、温顺的骆驼,活动时就方便多了。

    下午6时许,领队选择了较平缓的一片沙丘安营扎寨。大伙搭起一顶中型防风沙的野炊帐篷,将带来的白菜、挂面、罐头、鸡蛋、水等放进篷内。领队、翻译、记者、司机一齐动手,筹办晚餐。驼工们利落地取下色彩艳丽的缰绳及鞍具,让卸下重负的骆驼四处自由觅食,一丛丛骆驼刺等沙生植物足以让骆驼充饥饱餐。

    晚餐不丰盛,但由于是自己动手烹调,肉炒白菜、葱花炒蛋和牛肉罐头等,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大漠深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加上在驼背上一天的摇晃,个个食欲大开,两大盆鸡蛋挂面一扫而光。我们为驼工们用高压锅煮了萝卜羊肉汤,有的驼工用肉汤泡自家带来的烤馕吃。

    夜幕降临,大漠静寂,星星隐约可见,但并不闪亮。尽管如此,较之白天灰茫的天空,沙漠之夜可爱多了。从附近拾来的干枯柽柳枝,燃起了篝火。人们围坐在火边,谈论着沙漠生活的感受与见闻,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寂静的夜空中……

    流沙半掩古城枯木横路

    清晨,驼工们分头去牵骆驼,工作人员照例为中外两方人员准备好早餐。10时许,人驼齐备。从住地启程,探险队帐篷、食品、水、行李等均留在原地,因为天黑之前要返回此地宿营。这天时间特别紧,要再深入沙漠腹地探险,同时要查访参观喀拉墩古城遗址。驼工拉着驼队穿行在沙丘的脊梁上,遇有特大沙丘,就不得不东转西绕拐来转去。克里雅人凭着沙漠人特有的感觉,不用指南针和经纬仪,就能把探险队往古城所在方向带去。沿途有许多枯死的胡杨木,横七竖八地躺在沙丘旁,偶见几株枯树干凄凉地立在那里。驼队绕行在沙丘中。

    喀拉墩古城位于克里雅河下游,距于田县300多公里。遗址被流沙半掩没于大漠之中。从露出流沙的耸立木桩中可见一座寺庙的古建筑,也可以看出房屋的门、墙和残留的壁画。“喀拉墩”原意为黑色沙丘。古城堡呈方形,城墙用一层树枝加一层泥土夯筑而成,极耐风蚀。古城西南、东北有6处建筑群及一片古窑址,考古学者在这里曾发现许多夹砂陶片,也有五铢钱,在这里的古墓中曾发现南北朝时期的文物。根据出土文物判断,古城居民主要活动应在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是当时于田国城堡之一,以后逐渐衰亡,沦为沙漠遗址。考古工作者至今已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发现了20余座类似的古城遗址。

    这支由25峰骆驼、18人组成的沙漠探险旅游团有5位女性,其中4位德国妇女中有两位年近60岁。她们5位在大漠旅途中没有提出任何特殊要求和照顾,同男性一样忍受着风吹日晒,饱经着浑身落满沙尘,脸部显得粗黑干燥,但却精神饱满,心绪活跃,令人刮目相看。返程中,骆驼负重减少,驼工赤脚拉驼边走边唱着高亢动听的民歌,大家的心情都很轻松。几位德国人在驼上边走边聊,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两位年长者竟也放声高唱起洋歌来。

    骆驼拖着驼工跑了一百多米

    正行走间,突然驼队中段一阵骚动,扬起一片沙尘,几峰骆驼声嘶力竭地吼叫起来。方阵大乱。几峰惊驼狂奔难以驾驭,驼背上的行李及女游客被摔下来。而有两位男游客则被骆驼拖出几百米以外,只是因为有经验和力量才幸免被摔下。有的惊驼拖着驼工跑出数百米。好在数十分钟之后控制了局面。除两位女游客皮肤略有损伤,狂奔脱缰的骆驼将行李衣物散落,未造成明显事故。折腾一个多小时,这场惊慌才算平息下来。整队继续返程,人们心有余悸,议论着突来的这场闹剧。有的说,骆驼急于回家,互相争着前涌,造成惊驼;也有的说,骆驼听惯当地人唱歌而听不惯洋人唱歌,脾气大作造成惊驼。身旁的驼工们则说,那几个没有捆紧的空塑料水桶的摇晃和磨擦,是这次惊驼的直接原因。

    那个脱队的惊驼疯狂地跑回大河沿沙漠村,村长闻讯后,才知道途中出了事,赶紧与一青年将骆驼拉回,沿途又捡回了失落的背包、行李和相机。大伙终于在天黑时顺利地返回基地———达里亚布依乡大河沿沙漠村。


分享到:
[收藏]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