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们开始培训,一般学员都会经过以下4个阶段:
其实我们培训理想化是要把员工从什么都不知道培养成最高境界,就是说这个知识技能转化成为习惯,无意识的也这样做了。
统计研究表明:学到的知识或技巧,变成习惯大概要20天左右。就像下图中显示有一个金字塔,你上培训课学的是知识,知识是由老师灌输的,然后你学到了知识怎么转化为技巧呢?是练出来的。比如说问话方法,你不断地去练,就会熟能生巧。然而技巧怎么成为习惯呢?也是训练及培养出来的。从知识到习惯,这么一个过程,大概需要20天左右,这样你今天学到的课程内容就真正的体现在你自己的行为里了,变成习惯了,而那时你才有可能真正地用在公司里,用在你的部门,你的这个行为就给公司的培训做了回报了,所以培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我们还有一个记忆的金字塔,记忆力忘得最快的就是讲座,纯粹的讲座,而在塔底下你记忆力记得最多的就是你学会立即使用的东西。所以老师如果不适当的培训,比如说只是口头传授,什么表格都不给你,只是站在那儿干讲,那么你是没有可能达到最大化这个效果的,这就是一个障碍。还有一个障碍是说你来参加培训了,但老师讲的没有使学习原理具体化,你也达不到最大化的效果。
那么,你想怎么样使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呢?这就需要进行预防性管理,把上述两条障碍都去除,就可以达到理想效果了。
使培训效果最大化的手段
怎样使培训效果最大化呢?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①学员参与度如何?成年人的特点是告诉他目的,听课时多问他的经验,那么学员就专注了,学习效果就最大化了。
②体验。也就是说你学完课以后,你的公司里要产生那种支持性的氛围来让你去充分运用这个新的技能,这样你的学习效果就最大化了。
③分享。现在好像有一个时髦的说法,是体验加反馈才能出真知,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你学了一种新技能,你老去实践,然而却没
有人告诉你你干得和技能运用得好还是不好,这样没有用。必须有一个人告诉你,在旁边指点你:你这个技能哪儿好,哪儿还欠缺,哪儿还要跟工作再挂上钩,就是反馈给你这个信息后紧接着你再去体验去,再分享,再体验,再分享,这样实践加分享才能出真知,才能使你学习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培训成本控制-最适当的才是最好的
【自检】
如果有一个培训课,可以有两个选择:①在豪华的五星级酒店里举行,很好的中午的自助餐,灯光好,气氛也很好;②在拓展基地,一起参加快乐式体验培训,可能晒,可能渴,可能会下雨,还可能要----。你认为这两种方法什么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