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大家把以下的分享簡化成我的焦點都放在『認證』上,我把『認證』當作是目標,也以為拿到『認證』就等於是『專業』,故在此分享個人比較完整的看法:
- 『認證』不等於『專業』
- 『認證』只是『過程或手段』,而不是『目的』
- 『專業』的最佳培養方法在於不斷地研究、練習、執行、修正、優化、再執行,『專業』自然會形成,這時再有一個高標準的『認證』來加持,才是名符其實的『專業』。
- 因此,正確的作法是要先培養『專業』,再追求『認證』。這也是為什麼PMI要求要考PMP的人必須俱備最少有4,500小時,及3年以上專案經驗的理由。
但是,我也要強調在追求『專業』的同時,
- 除了重視『技術』,更要重視『品德』。
- 除了重視『能力』,更要重視『忠誠』- 忠於自己的工作(品質)、忠於自己的專業、忠於公司等。
- 除了重視『績效』,更要重視『態度』- 是否會為了達成績效而不擇手段?是否會為了達成個人績效而置整體的績效於不顧?或是會為了成就整體的績效而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
也就是說,完整的『專業』,除了講究『技術』、『能力』、『績效』外,更要強調『品德』、『忠誠』、與『態度』。這些的綜合體就是Professionalism,我把它譯為『專業風範』。
與大家共勉! |